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

高本漢。一。

高本漢是位很厲害,又很得閒,得閒到一個點的人,

高本汉努力收集材料,他竟能在中国进行二十四种方言的记录考察,这二十四种方言是:北京话、山西八种、甘肃三种、陕西三种、河南三种、南京方言(以上十九种属北方官话系统),还有代表吴方言的上海话、代表闽方言的福州话、代表粤方言的广州话以及汉语借字的日语、越南语读音。另外,他还根据已发表的材料,收集了其他九种方言的发音。
 這時的高本漢,還只有廿多歲。這叫我情何以堪啊?

以下是溫習雜記。



高本漢沒有看過切韻諸殘卷,以為廣韻206韻就是切韻韻部的數目。其實切韻只有193個韻,比廣韻少了13個,這些都是開合口而分出來的韻,例如一等寒桓、三等真諄,所以在廣韻中這些韻都是開合口分韻的。高本漢根據廣韻認為,開合分韻的合口是強合口[u],開合合韻的合口是弱合口[w],所以得出一等合口是強合口,二三四等合口是弱合口的結論。但在切韻之中,寒桓、真諄都合而不分,即是只有「寒」、「真」而無「桓」、「諄」。這些韻在切韻中是屬於開合合韻類,按高本漢的原則,它們的合口應該是弱合口,如此一來,高本漢的一等強合口、二三四等弱合的結論,有修改之需要。

另外,高本漢所根據的反切,又非原本廣韻的反切,而是康熙字典所引廣韻的反切。康熙字典中所引的廣韻切語,又有不少錯誤的地方,根據錯誤的資料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實在很難避免(老師你這句話說得真婉轉w)。而高本漢所挑選作研究的常用字,只有三千一百字左右,與廣韻全書所收的二萬一千五百字比較,相去甚遠。由於選字不足,有些語音現象少不免會被忽略,例如重紐韻類,其重出之唇牙喉音四等字,無論在廣韻切韻殘卷之中均非少數,但高本漢卻因為字少而視作例外,令切韻重紐兩類字拼而不分,是他研究的一大缺點。

高本漢所利用的韻圖,是南宋末年和元代後期的切韻指掌圖經史正音切韻指南,而非與切韻一脈相承的韻鏡七音略韻鏡七音略是專門為分析切韻而設,切韻指掌圖經史正音切韻指南雖然保留了切韻系韻書的韻目,但反映的音韻系統已非原貌,而是宋末元初的語音狀況。高本漢想研究切韻時代的韻類性質,卻去根據與切韻時代相隔已有半個世紀的後期韻圖(這裡可能有少許錯誤的地方,韻鏡推測成書於五代時期(907年-979年),而切韻指掌圖、經史正音切韻指南都是宋末元初的著作,那已經是1270年左右吧?中間隔了可不只有半個世紀。而且,半個世紀即是五十年,說真的我不認為這有差很多,最起碼我會聽得懂任劍輝、白雪仙在唱甚麼.....當然,可能對音韻學家來說,已經很有分別。而且,宋元交替的時代,是語音變化很大的時代,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這種變化的可能性),得出的結果,自然不會完全可靠。例如,切韻指南中,三等韻魚、虞已合併為一韻,置於遇攝內三圖中(韻目仍魚、虞並舉),與一等「模」韻同圖。高本漢據此把「魚」配「模」,卻不知韻鏡、七音略皆以「模」、「虞」同轉,而「魚」獨立為一圖。而且,高本漢所根據的切韻指南又不是原書,而是康熙字典所附錄的版本,無疑使出錯的可能性增加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