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

十三夜。

明明樋口一葉是五千円紙幣上的人物,卻沒甚麼人看過她的作品,甚至我想,看過這個MV的人更多......

不過自己沒甚麼資格說別人w,很多年前就知道這個人,卻直到這幾天才拜讀她的作品。

手頭上的《十三夜》是樋口一葉的作品集,集錄了她多篇短篇小說。據說她行文充滿著古風,好比中文的文言,所以沒那麼容易翻譯出她原本的風格。我倒是覺得手上這個譯本的譯者已經盡力取個平衡,例如為了避免寫得太淺白、而令願落不少注解,於是還真的要前後翻來翻去地看著。至於甚麼諧音頂真之類的,就實的沒辦法了......

整本小說集的風格大抵上都是在論述差不多的主題,

牆邊盛開的牽牛花朝綻暮凋,盡其生命之本懷。人只要能辨知自己身分際限,又何必為不如意的浮生種種多所憂慮憤恚呢。(摘取自〈暗夜〉)

可以感受到樋口一葉有意無意把自己的影像(還有她那位亦師亦友的對象),或多或少地投射到每篇故事的主角身上(不論男女),而故事中種種人生的無奈,連同她本人不得不屈服於肺結核一事,只能透過寫牽牛花「盡其生命之本懷」這般,在故事中透露出來。

至於另一個感受很深的氣質,就是那濃厚的日式留白結局,例如她的第一篇作品〈夜櫻〉﹐

女兒一語一喘氣,眼看著面色漸轉青,生命無常似宵露。良之助很不願意離去,可又不忍心讓臨終的人兒多所擔憂,只得退出到屏風後兩三處。

「阿良。」聲音細於絲。聞聲回首「什麼?」

「明天,跟你道歉。」

也無風,簷上卻見櫻花紛紛飄落,滿天夕照,鐘幽幽催人傷悲。

對,結局就到這裡,好比看著小津安二郎的黑白電影,他一個鏡頭就這樣對著雪櫻,然後戛然而止。而且不單是這個故事,而是大部分我看到的,都採用這種餘韻式結局,非常有意思。

在我看到的一系列故事之中,我最喜歡〈比肩〉〈濁江〉這兩個故事,還有〈分道〉也很可愛。

〈比肩〉大概是描述一眾草根階層的小朋友,如何從一些快樂的青蔥歲月進入到現實世界的轉變,尤其是女主角美登利,因著她姐姐是當紅的花魁,她完全不知道「花魁」的意思﹐只因著她姊姊的關係而比朋友富有不少,甚麼至能這樣說著:

......可我的老主顧中,有銀行家的川先生,兜町的號子老米先生,還有小矮個先議員先生想要替贖身,娶她做太太;......『大卷屋』若是沒了我,那樓可就暗淡無光了。所以,老對於我爹啦、我娘啦、我自己啦,都不敢怠慢的。

美登利知道自己日後也會步上跟她姊姊一樣的道路,但她在說這番話的當下,朦朦朧朧地知道「花魁」有甚麼工作內容,卻不深刻地了解過這是甚麼命運。但,先不說「花魁」這工作的本身,在這一切不平等之前,這工作在小朋友眼中可沒甚麼問題,中性得很。

用這樣的對白,一邊說著美登利的天真,另一邊亦側面反映出「花魁」本身並不是罪;到故事最後,美登利終於都正式入行,不過才幾天的日子,她就從一個任性又張揚的小妹妹,變成了別人眼中「看起來很有教養」的小姐,轉折位和落差非常大。

加上小說對於當時日本草根階層非常寫實的描寫刻劃,實在是一篇很出色的作品。

 。

〈濁江〉卻是一個不能劇透的故事,講了就沒了那趣味和韻味。

〈分道〉簡單來說,就是男女主角那隱隱存在的感情,然而女主角卻因為現實而不我不委身、男主角不甘的故事。我就這樣描述男主角,看起來非常欠打似的w,但其實故事裡的男主角很可愛。

又,樋口一葉雖然寫是寫了「朝綻暮凋,盡其生命之本懷」,但就這篇來說,你會看得出來她有不甘心的地方(注解也有說她這個時候已經病重),不由得令我想起了蕭紅,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只不過樋口沒蕭紅那麼張揚、熱烈罷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