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了一次,以前的自己實在把金閣寺看得太淺了。
嗯,覺得與其說是「毀滅美學」,我覺得「毀滅本身就是美」好像更準確一點。
荊人有畏鬼者,聞槁葉之落與蛇鼠之行,莫不以為鬼也。盜知之,於是宵窺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後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之曰:「鬼實取之也。」中心惑而陰然之。無何,其宅果有鬼,繇是物出於盜所,終以為鬼竊而與之,弗信其人盜也。郁離子曰:「昔者趙高之譖蒙將軍也,因二世之畏而微動之。二世之心疑矣,乃遏其請以怒恬,又煽其憤以激帝。知李斯之有諫也,則揣其志而先宣之,反覆無不中。於是君臣之猜不可解,雖謂之曰:『高實為之。』弗信也。故曰:『讒不自來,因疑而來;間不自人,乘隙而入。』繇其明之先蔽也。」
有些人就會這樣,不是鬼的問題。
她告訴我,有個少年愛上了顆星星。少年站在海邊,伸出雙手,崇拜這顆星;他夢到它,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它上面。但是他曉得,或者認為自己知道,星星是無法擁抱的。
他將之視為他的命運,不抱任何希望地愛著一顆星辰,因此進而創造了一套純粹的生命哲學,涵蓋了放棄,沉默和忠貞的痛苦。這些理應讓他好轉,使他純淨,只是他的夢全都在這顆星星上,有個夜裡,他再度來到海邊,站在高聳的礁石上,望著星星,滿懷對它的愛。就在這渴望的瞬間,他向那顆星星跳去,跳進虛空裡。就在這一跳,他的心裡閃過一個念頭:這是不可能的!他摔得粉身碎骨,躺在海灘上。他不懂得愛。假如在跳的那一刻擁有信心,堅持相信夢想會實現,他就會往天上飛去,和那顆星星結合在一起。
「愛不必請求,」她說:「也不可要求。愛必須成為自己明確肯定的力量。它便不再是被牽引,而是去牽引。辛克萊,您的愛是被我牽引的。假如它來牽引我的話,我就會來。我不想給予禮物,我想被人爭取獲得。」
唔知點解台灣喺到嘈緊文言文係咪高級啲。覺得呢個問題幾得意。 文言文係咪高級啲。正路嘅答法係否,因為好文章應該量道裁體。私心嘅答案係是,因為如果真係寫到好嘅文言文,通常代表你對於中文詞語句法經歷過更細微嘅分解,所以重組到另一套貼近古典文本嘅...
由那嗣發佈於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神話」專家看好萊塢二創《300壯士:斯巴達》《黑豹》等電影:「身體殘缺人士在古希臘社會地位很高」 Mythology Expert Reviews Movies|經典電影大解密|GQ Taiwan
我一直很抗拒我們所謂的「忠於原著」,就是神話有它的原始版本,後人只能照著演出,那反而扼殺了神話背後的生命。神話講求的表演,要說給人聽,要演給人看,更需要被觀眾接受。
這就是身為人類的意義,把我們的故事,跟彼此分享。
我們想要有新奇感,想看到新的東西,但文化會改變,也會受到別的文化影響,於是故事也會有所改變。所以要說,故事有它的原始版本,反而與神話的本質背道而馳了。
我很喜歡這段。
因為工作關係,偶爾會接觸到日本人和他們的マイナンバー,也確實真正有看過卡的機會不多(也不見得美國人會拿他的SSN卡出來就是了),而且他們不會立即想起自己的マイナンバー。
釀專題|影癡限定|《原罪犯》:藏在意識最深暗底的道德禁忌與暗示
悲劇注重邏輯,在一連串事件中推演出一個必然結果,如同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的論述,悲劇著重段落之間維繫著概然或必然的關聯。
嗯......(消化中
更新,濱口龍介的《在車上》的確更新了日本電影在美國奧斯卡的入圍紀錄。甫於今年二月公布的第94屆奧斯卡入圍名單,《在車上》入圍包括最佳國際電影、導演、改編劇本、影片共計四項大獎,不僅更新日本電影入圍奧斯卡獎項的紀錄,更是日本電影首度入圍改編劇本與最佳影片兩大獎項。而本片也在2月13日奧斯卡入圍名單公布後,上映館數從110間倍增至213間,短短半個月內票房從3.2億日圓一路爬升至5.6億日圓。雖然相較於2018年同樣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小偷家族》最終回收42.5億日圓的票房數字相比,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在車上》入圍奧斯卡對於日本來說,更像是一場華麗的復仇。
睇返原來2020年DSE中文卷一文言係出咗方孝孺〈試筆說〉,文本外政治timeline上皆是一個極級幽怨而古惑嘅選擇,如果選材者當真有弦外之音的話。
由那嗣發佈於 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