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星期三

財富大逃亡。一。

不平等的後果、不平等有利抑或有害,以及我們所討論的不平等是否重要。一個社會如果存在富豪但大多數人並不有錢,這個社會受益嗎?如果不會,那麼當法規與制度准許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加有錢之時,這個社會能受惠嗎?富人會不會傷害他人(例如,讓不富有的人難以干預社會的運作)?健康的不平等與所得的不平等類似嗎?或是兩者多少有些不同?這些不平等永遠都是不平等嗎?或是有時可以成就更高利益?
這些,都是這本書主要想探討的問題。




好了,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既然我們要找出「福祉」和經濟發展的關係,那麼我們如何定義「福祉」?怎樣可以準確測量「福祉」?



2010年的曲線在1960年的曲線之上,而1960年的曲線又在1930年的曲線之上。

沿著曲線的移動,來自健康的生活水準提高,例如這張圖表:


就顯示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所得,跟預期壽命有一定的關係。剛好中國就處於這個交叉位之中。

流行病、國家政策會影響曲線上下移動,不過從圖表中可見,所得沒有改變,預期壽命仍是有日漸改善的趨勢。所以可以得知,除了國民收入之外,還有其他系統性的影響因素,影響不同地方的預期壽命。

曲線本身的移動,則是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科學和醫藥知識的進步,或至少是既有科學和醫學知識的廣泛推展,自實用新知的貢獻等等。而作者則認為,知識才是關鍵。國民所得雖然是福祉的重要成份,並可成為福祉其他面向的推進器,卻非提升福祉的終極原因。



好吧,由於這個只是序章,只是簡單地介紹,要全面地探討經濟發展與人類福祉的影響的關係,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作進一步釐清,例如一開始說「福祉」的定義是甚麼,「健康」以至「高生活水準」的生活又是甚麼。不過在這個序章之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人類的健康比數百年前好,所以書本的標題《The Great Escape》在書本的開首,就是指從約一百年前開始,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得以從貧窮和疾病之中逃離。

不過同時作者亦提出,雖然我們人類的健康(暫時以預期壽命來作標準)在近一百年有飛躍性的進展,但期間仍曾經發生過一些倒退事件,例如南非就因為愛滋病而導致國民的預期壽命及不上正常情況下的圖表曲線。除了疾病外,還有一件被書中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事件之一」:
中國一九五八到一九六一年的「大躍進」,是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事件之一,當時的工業和糧食上繳政策嚴重誤入歧途,導致大約三千五百萬人死於飢餓,並且或許導致四千萬名嬰兒無法出生。在那幾年裡,天候條件並沒有不尋常,這個大饑荒完全出自人禍。
看到這裡,真是會覺得,區區小日本何足道。

第一章的結論是,我們不能因為近幾十年的發展和安逸,就輕忽對待有可能隨時發生的戰爭、惡劣政治和疾病威脅。

我們只是在黑暗和邪惡中暫時得到解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